冷原子荧光测汞仪凭借其高灵敏度(检出限低至0.0015μg/L)与低干扰特性,成为环境监测、食品安全等领域汞含量检测的核心工具。其操作流程涵盖样品预处理、仪器校准、测试执行与数据管理四大核心环节,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步骤以确保结果准确性。

一、样品预处理:形态转化与消解
针对不同基质样品,需采用针对性前处理方法。例如,水样需加入浓硫酸与高锰酸钾溶液,于105℃消解1小时,将有机汞与无机汞统一转化为Hg²⁺;临近测定时,再通过盐酸羟胺还原过量高锰酸钾,确保溶液无色透明。固体样品(如土壤)则需经硝酸-盐酸混合液消解,释放被束缚的汞离子。所有操作需在通风橱内完成,避免汞蒸气逸散污染环境。
二、仪器校准:标准曲线与空白值优化
开机预热30分钟后,需进行三项关键校准:
1.载气与屏蔽气调节:将氮气流量设为400mL/min,屏蔽气流量设为1000mL/min,避免荧光淬灭。
2.透过率调零:每30分钟执行一次,确保背景信号稳定。
3.标准曲线绘制:使用0.1μg/mL汞标准溶液,配制0、0.4、0.8、1.2、1.6、2.0ng梯度浓度,通过定量进液器注入汞发生器,记录荧光峰值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(相关系数r需>0.999)。
三、测试执行:进样与数据采集
测试前需排空气路余汞,具体步骤为:
1.向汞发生器注入0.5mL还原剂(如氯化亚锡溶液),将程序阀转至测量状态,待瞬时值回归本底值(如003)。
2.注入1mL样品液,启动载气将汞蒸气送入荧光池,记录峰值稳定后的荧光强度。
3.测试完成后,将程序阀转至排液状态,废液排入废液瓶,并清洗气路。
四、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
冷原子荧光测汞仪内置软件支持吸光度/浓度值转换,用户可通过“Peak hold”键锁定峰值,并通过“A/C”键切换显示模式。每批次样品需进行空白试验与加标回收(回收率93.7%-106.4%),若发现数据异常,可通过“复零”功能重新测定。测试结束后,需用蒸馏水清洗汞发生器,并关闭气源与排污泵,防止荧光池吸附废汞。
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,冷原子荧光测汞仪可实现痕量汞的精准检测,为环境治理与公共健康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未来,随着自动化进样系统与AI算法的集成,其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将进一步提升。